【孟母断织译文】“孟母断织”是出自《列女传》中的一则经典故事,讲述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教育儿子勤奋学习、不半途而废,而以“断织”来警示孟子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家庭教育中的智慧与严慈并济的教育方式。
一、故事总结
孟子小时候贪玩,学习不专心,常常逃学。他的母亲看到后非常担心,于是用“断织”的方式来教导他:织布需要一针一线地坚持,如果中途断了线,就无法完成整块布。同样,学习也需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孟子听后深受触动,从此发奋读书,最终成为一代大儒,被尊为“亚圣”。
二、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 | 孟子年幼时,有一次学完回家,孟母正在纺纱,她问孟子:“你今天学到什么程度了?” |
孟子曰:“足以记事而已。” | 孟子回答:“不过能记住事情罢了。” |
孟母曰:“吾未尝不念贤者之学也,今汝无故而归,岂可与俗人同乎?” | 孟母说:“我从未不思念贤人的学问,你现在无缘无故回来,怎么能和普通人一样呢?” |
乃引刀裂其织,曰:“子之学,若吾织之断,其功不成。” | 于是拿起刀割断了织布,说:“你的学习,就像我断了织布,功亏一篑。” |
孟子惧,遂勤学。 | 孟子感到害怕,于是开始勤奋学习。 |
后为天下之贤人也。 | 后来成为天下有德之人。 |
三、故事启示
“孟母断织”不仅是一个教育故事,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它告诉人们:
- 学习贵在坚持:任何成就都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积累。
- 父母的引导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
- 榜样力量强大:孟母通过自身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孟子的成长方向。
四、结语
“孟母断织”虽是一则古老的故事,但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要像织布一样,保持耐心与毅力,才能最终实现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