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议定书签订哪一年】《蒙特利尔议定书》是国际社会为保护臭氧层而采取的重要行动之一,其签署标志着全球在环境保护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该议定书的签订时间对于了解臭氧层保护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蒙特利尔议定书》于1987年9月16日由24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并于1989年1月1日正式生效。该议定书旨在通过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来保护地球的臭氧层,从而减少紫外线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经过多次修正与补充,《蒙特利尔议定书》已成为全球最成功的国际环境协议之一。
表格:蒙特利尔议定书关键信息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蒙特利尔议定书(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 |
签署时间 | 1987年9月16日 |
签署地点 | 加拿大蒙特利尔 |
生效时间 | 1989年1月1日 |
主要目标 | 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ODS) |
相关组织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
最新修订 | 2016年《基加利修正案》(控制氢氟碳化物) |
全球参与 | 197个国家签署,是唯一所有联合国成员国都加入的条约 |
通过了解《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签订时间和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国际合作在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中的重要性。这一历史性的协议不仅有效减缓了臭氧层的破坏,也为后续的气候变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