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知识 >

研究发现濒临灭绝的大象经常离开保护区

发布时间:2023-02-19 19:59:08来源:

为了保护脆弱和濒危野生动物免受人类构成的生存风险,一些政府和机构建立了所谓的保护区,旨在不受人类侵犯和发展。

尽管人们已经考虑了哪些地区最适合保护濒危物种,但很少考虑保护区如何适应其中物种的特定行为。反过来,忽视某些行为可能意味着一个区域无法达到预期或希望的目的。最近受到一些关注的一种行为?一个物种使用或不使用所提供的空间的方式。

来自三大洲的Husker博士候选人Anastasia Madsen及其同事分析了亚洲象的空间利用情况,亚洲象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物种,其他人依靠它来移动生态系统周围的种子,土壤和有价值的营养物质。鉴于性别的差异——大多数独居的雄性在寻找食物和竞争配偶之间交替,而成年雌性则形成定期分散和重新聚集的社会群体——研究小组想知道这些差异是否会影响他们各自的空间使用。

九年来,研究人员在斯里兰卡保护区乌达瓦拉维国家公园观察了516头成年亚洲象。研究小组得出结论,大多数成年雄性和一半的雌性 - 近75%的被追踪大象 - 可能没有资格成为该地区的长期居民,经常消失很长一段时间。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

虽然空间使用似乎在两性之间也有很大差异,但马德森和她的同事确实发现了一些签名。只有11%的成熟雄性专门使用保护区寻找配偶 - 那些进入性巅峰时期的人倾向于离开该地区 - 44%觅食,45%寻求食物和伴侣。与此同时,成年女性聚集在22至<>个不等的社区。尽管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些证据表明社会关系影响了女性的空间使用,但这种关系比预期的要弱,这表明个体在九年的时间里与社区的不同成员分散在一起。

该团队表示,相当大比例的亚洲象在乌达瓦拉维国家公园外度过了相当大比例的时间,这一事实强调了在进行保护工作时考虑邻近领土的重要性。由于同性别个体甚至同一社区之间的空间使用差异如此之大,研究人员可能会从跟踪保护区内外的单头大象中获得额外的见解。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