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偷生成语意思介绍】“苟且偷生”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勉强维持生活,没有远大志向或追求,只求暂时活下去。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评那些缺乏上进心、安于现状的人。
该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虽然原意是强调为国奉献,但后世引申为“苟且偷生”,强调的是一种消极避世、得过且过的生存态度。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苟且偷生 |
拼音 | gǒu qiě tōu shēng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释义 | 苟且:得过且过;偷生:勉强活着。指在困境中勉强维持生命,不求进取。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近义词 | 得过且过、敷衍了事、随波逐流 |
反义词 | 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立志成才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职场中:一个人工作能力一般,却总想混日子,同事称他“整天苟且偷生”。
2. 学习中:学生考试成绩差,但不愿努力,老师批评他“不要苟且偷生,要有上进心”。
3. 生活中:面对困难,有人选择逃避现实,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意义
“苟且偷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古人讲究“立德、立功、立言”,强调人应有理想和追求。而“苟且偷生”则与这种价值观相悖,被视为一种消极的态度。
在现代社会,“苟且偷生”常被用来提醒人们要珍惜机会、积极进取,而不是一味地逃避责任和挑战。
四、总结
“苟且偷生”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表达了对那种没有目标、只求活命的人的批评。它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工具,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避免“苟且偷生”,而是要树立目标,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