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自尊大的释义】“妄自尊大”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过度高估自己,表现出一种不切实际的自大和骄傲。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评那些缺乏自知之明、过分自信甚至傲慢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妄自尊大”可能表现为对他人轻视、不听取别人意见、自我感觉良好等行为。这种态度不仅不利于个人成长,也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影响团队合作与社会交往。
以下是对“妄自尊大”的详细释义总结:
妄自尊大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妄自尊大 |
拼音 | wàng zì zūn dà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今人多不修其身,而欲责人,是犹不治己而治人也,其可得乎?故曰:‘妄自尊大者,必不能自正。’” |
释义 | 指人狂妄地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缺乏自知之明。 |
近义词 | 自命不凡、目中无人、自以为是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虚心求教、自知之明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示例 | 他总是妄自尊大,不愿听取同事的意见,最终导致项目失败。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不切实际的自大行为 |
总结:
“妄自尊大”是一种负面的人格特质,强调个体在认知上的偏差和行为上的傲慢。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时应保持谦逊,避免因过度自信而忽视自身的不足。真正的自信来源于对自己能力的客观认识,而非盲目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