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草衔环是什么意思出自什么典故】“结草衔环”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感恩图报、知恩必报的高尚品德。它由两个典故组成:“结草”和“衔环”,分别来自不同的历史故事,但都表达了对恩情的铭记与回报。
一、成语含义总结
成语 | 含义 | 出处 | 主题 |
结草衔环 | 表示感恩戴德、知恩图报 | 《左传》、《后汉书》 | 知恩报德 |
二、详细解释
1. 结草
“结草”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讲述的是晋国大夫魏武子的故事。
魏武子有一个爱妾,病重时他嘱咐儿子魏颗:“我死后,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但魏武子去世后,魏颗没有听从父亲的遗言,而是将爱妾留在身边。后来魏颗在战场上遇到敌人,对方是一位老人,竟在关键时刻帮助了他。战后魏颗才知道,这位老人是父亲生前的侍者,因感激魏武子的善待,特意来报恩。
魏颗后来感慨地说:“这是‘结草’之报。”意思是说,自己虽未按父命行事,却因此得到了上天的回报,仿佛有神灵在暗中相助。
2. 衔环
“衔环”出自《后汉书·杨震传》,讲的是一个关于孝子报恩的故事。
东汉时期,有个叫杨宝的人,小时候救了一只黄雀,黄雀后来化身为童子,衔着一枚玉环送给杨宝,作为报答。这个故事象征着感恩之心终将得到回报,哪怕是一只小小的动物也会铭记恩情。
三、成语出处及演变
典故名称 | 出处 | 故事内容 | 意义 |
结草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魏武子死后,其子魏颗未遵父命,反而娶了爱妾,后得老人相助 | 感恩报德,善有善报 |
衔环 | 《后汉书·杨震传》 | 杨宝救雀,雀化童子衔环相报 | 小恩大报,天地有灵 |
四、现代用法
在现代,“结草衔环”多用于赞美那些心怀感恩、不忘回报的人。例如:
- “他虽出身贫寒,但不忘本,真是结草衔环的好人。”
- “这份恩情,我定当结草衔环以报。”
五、总结
“结草衔环”是一个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成语,源自古代两位仁人志士的感人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恩情”与“回报”的传统美德。它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褒扬,也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做人要有良心,知恩图报,方能立身于世。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人物或典故,可参考《左传》《后汉书》等经典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