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草衔环的意思】“结草衔环”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感恩图报、知恩必报的行为。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两个典故,分别讲述了两位古人如何以实际行动回报恩情的故事。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常用于赞美那些心怀感恩、不忘回报的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结草衔环 |
拼音 | jié cǎo xián huán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和《后汉书·杨震传》 |
含义 | 形容感恩图报,对恩人铭记于心并加以回报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他人知恩图报的精神 |
近义词 | 知恩图报、饮水思源、感恩戴德 |
反义词 | 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
二、成语来源与故事
1. 结草之典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
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一个爱妾,他生病时曾嘱咐儿子魏颗:“我死后,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但魏武子去世后,魏颗却将她留在家中,没有按父亲的遗愿去做。后来,魏颗在战场上遇到敌人,看到一个老人用草绳绊倒了敌军的战马,使魏颗得以脱险。战后,魏颗才知道,那位老人是他的父亲生前宠爱的妾所嫁之人,因感念魏颗未按父命行事,而以“结草”报恩。
2. 衔环之典
出自《后汉书·杨震传》:
东汉时期的杨震年轻时家境贫寒,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一位老者,老者给他一袋食物,并说:“你将来会成为大官,不要忘记今天的恩情。”后来杨震果然官至太尉,他一直记得这件事。多年后,那位老者之子来找他求助,杨震便尽力帮助,报答当年的恩情。
三、成语寓意
“结草衔环”不仅是对恩情的铭记,更是对人性中善良与责任感的肯定。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信任,鼓励人们在得到帮助后,也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他人,形成良性互动的社会氛围。
四、使用场景举例
- 文学作品:常用于描写人物性格或情节发展,如小说、剧本中。
- 日常表达:可用于称赞他人有情有义,如:“他真是个结草衔环的人,从不忘记别人的好。”
- 教育场合:常被老师用来教导学生要懂得感恩。
五、总结
“结草衔环”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善良,不只是施予,更是铭记与回报。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多一些“结草衔环”的精神,会让世界更加温暖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