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定多少层以上属于高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高层建筑”、“多层住宅”等说法。那么,国家对于“高层”的定义究竟是怎样的呢?不同建筑类型对“高层”的界定也有所不同,下面将从国家相关标准出发,进行详细总结。
一、国家对“高层建筑”的定义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和《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我国对“高层建筑”的界定如下:
- 高层住宅:建筑高度大于或等于27米的住宅建筑。
- 高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或等于24米的非住宅类建筑。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建筑高度”指的是室外地面到建筑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不包括屋顶水箱、电梯机房等附属设施。
二、不同建筑类型的分类标准
建筑类型 | 定义标准 | 举例 |
多层住宅 | 建筑高度小于27米 | 一般为6层以下的住宅 |
高层住宅 | 建筑高度≥27米 | 通常为7层及以上住宅 |
多层公共建筑 | 建筑高度小于24米 | 商场、办公楼等 |
高层公共建筑 | 建筑高度≥24米 | 写字楼、酒店、大型商场等 |
三、其他相关说明
1. 层数与高度的关系:一般来说,每层楼高约3米左右,因此27米大约相当于9层楼高。但实际层数可能因设计不同而有所变化。
2. 特殊建筑:如医院、学校等特殊用途建筑,也有自己的高度划分标准,需结合具体规范执行。
3. 地区差异:部分地区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高层”有更细致的划分,建议参考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具体规定。
四、总结
综上所述,国家对“高层建筑”的界定主要依据建筑高度,而非单纯的楼层数量。高层住宅一般指建筑高度27米及以上,而高层公共建筑则为24米及以上。了解这些标准有助于我们在购房、设计、施工等方面做出更合理的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类建筑的具体标准,建议查阅相关国家标准文件或咨询专业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