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第后赋菊原文理解】《不第后赋菊》是唐代黄巢所作的一首诗,表面上写的是菊花,实则借物抒怀,表达了作者在科举落第后的愤懑与不屈精神。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黄巢早期作品中较为著名的一篇。
一、原文内容
> 不第后赋菊
>
> 待到秋来九月八,
> 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
> 满城尽带黄金甲。
二、
这首诗以“菊花”为意象,寄托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希望。黄巢在科举落第之后,看到菊花在深秋依然盛开,联想到自己虽暂时失意,但志向不改。诗中“我花开后百花杀”一句,既描绘了菊花傲然独立的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定与不屈。“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理想世界的描绘,表现出一种豪迈气概和强烈的进取精神。
三、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说明 |
诗名 | 不第后赋菊 |
作者 | 黄巢(唐代) |
创作背景 | 科举落第后,借菊花抒发心中不平与抱负 |
主题思想 | 表达对命运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和不屈精神 |
艺术手法 | 借物抒情,象征主义,语言凝练,气势磅礴 |
关键句子 | “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 |
情感基调 | 悲愤中带有豪迈,失意中蕴含希望 |
文化意义 | 体现了古代文人面对挫折时的精神风貌,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
四、结语
《不第后赋菊》虽短小精悍,却情感丰富、寓意深刻。它不仅是一首描写菊花的诗,更是一首表达人生志向与不屈精神的佳作。黄巢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豪情壮志,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