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问答 >

不平则鸣的意思

2025-09-18 10:38:39

问题描述:

不平则鸣的意思,跪求好心人,帮我度过难关!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8 10:38:39

不平则鸣的意思】“不平则鸣”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最早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原文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意思是:当事物处于不平的状态时,就会发出声音、表达出来。后来,“不平则鸣”被广泛用来形容人在遭遇不公、委屈或不满时,会通过言论、行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诉求。

一、

“不平则鸣”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心理反应的体现。它不仅适用于个人在面对不公时的发声,也常用于描述社会中因不平等而引发的抗议、呐喊或舆论反应。这一说法强调了人类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以及在受到压制时寻求表达和解决的本能。

该成语既有文学色彩,也有现实意义,常用于评论社会事件、历史人物或文化现象。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项目 内容
成语来源 出自唐代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基本含义 当事物处于不平状态时,会发出声音、表达出来。引申为人遇不公时会发声、抗议。
延伸意义 表达对不公、压迫、委屈的不满;体现人的反抗精神与求公道的心理。
使用场景 用于形容个人或群体因不公而发声、抗议、表达诉求;也可用于文学、评论中。
文化背景 源于儒家思想中的“义”与“道”,强调正直、公正的价值观。
现代应用 常见于新闻评论、社会分析、文学作品中,如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对弱势群体的呼吁等。
相关典故 韩愈本人曾因直言敢谏遭贬,其文章多反映对现实的不满与批判,符合“不平则鸣”的精神。

三、结语

“不平则鸣”不仅是对一种现象的描述,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它提醒我们,面对不公时,不应沉默,而应勇敢发声。这种精神在古今中外都有所体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