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陶渊明传原文及翻译陶渊明传原文及翻译】陶渊明,字渊明,一说名潜,字渊明,东晋末年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淡泊名利、归隐田园著称,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本文将提供《陶渊明传》的原文与翻译,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
一、原文内容
《陶渊明传》出自《宋书·隐逸传》,原文如下:
> 陶渊明,字渊明,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不慕荣利,好酒,不治产业,常自给。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就。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其亲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遂去职。后为彭泽令,公田悉令种秫,曰:“吾尝得酒中趣。”郡遣督邮至,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以此辞官。”遂赋《归去来兮辞》。自此绝仕进之意,退耕南亩,自号“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其妻翟氏,亦能安贫乐道。元嘉三年卒,时年六十三。世称靖节先生。
二、翻译内容
陶渊明,字渊明,也有人说是名潜,字渊明,是浔阳柴桑人。他年轻时就胸怀高远的理想,博学多才,擅长写文章。他不喜欢追求荣华富贵,喜欢喝酒,也不经营家产,常常靠自己维持生活。因为父母年老家里贫穷,他曾担任过州祭酒,但没有就任。后来又做过镇军、建威参军,他对家人说:“我不愿为了五斗米向别人低头。”于是辞去了官职。之后做了彭泽县令,把公田全部种上了高粱,他说:“我从中得到了饮酒的乐趣。”郡里派督邮来,下属劝他:“应该整理衣冠去见他。”陶渊明叹息道:“我不能为了五斗米向人低头,因此辞官。”于是写了《归去来兮辞》。从此不再有做官的念头,回到乡间耕种土地,自号“五柳先生”。他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表达自己的志向。他喜欢读书,但不拘泥于字句的理解;每当有所领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特别喜欢喝酒,但家中贫穷无法经常喝到。亲戚朋友了解他的这种性格,有时会设宴邀请他,他来了就喝个痛快,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离开,从不计较去留。他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贫困,乐于道义。元嘉三年去世,享年六十三岁。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三、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宋书·隐逸传》 |
人物 | 陶渊明(字渊明,名潜) |
出生地 |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
性格特点 | 淡泊名利、好酒、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
官职经历 | 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 |
代表作品 | 《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 |
原因辞官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生活方式 | 归隐田园,自耕自足,著书自娱 |
死亡时间 | 元嘉三年(426年) |
谥号 | 靖节先生 |
四、结语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隐逸诗人,他的作品和人格魅力影响深远。通过《陶渊明传》的原文与翻译,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更能感受到他那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至今仍被人们所敬仰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