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李清照的3首词原文】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作品以婉约细腻、情感真挚著称。《如梦令》是她较为喜爱的词牌之一,共创作了三首广为流传的作品。这些词不仅展现了她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她人生不同阶段的情感与心境。
以下是对李清照三首《如梦令》的原文总结及对比分析:
一、三首《如梦令》原文
序号 | 词名 | 原文内容 |
1 | 如梦令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2 | 如梦令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3 | 如梦令 | 梦破南楼无梦到,闲愁几许空自恼。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
二、内容简要分析
1. 第一首《如梦令》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早期生活,描绘的是一个春日傍晚,风雨过后,她饮酒后醒来,询问园中花木的状况。通过“绿肥红瘦”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伤,也体现了她细腻的观察力和情感表达。
2. 第二首《如梦令》
此词回忆少年时一次泛舟游玩的经历,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极强。通过对“藕花深处”、“鸥鹭惊飞”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也透露出她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3. 第三首《如梦令》
这首词风格略显哀婉,表现了她在晚年孤独、寂寞的心境。词中“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道出了她内心的无奈与失落,情感深沉,令人动容。
三、总结对比
特点 | 第一首 | 第二首 | 第三首 |
写作时期 | 早期(少女或婚前) | 早期(婚后初期) | 晚年(国破家亡后) |
情感基调 | 感伤、细腻 | 欢快、自然 | 孤独、哀婉 |
主题内容 | 对春光易逝的感慨 | 回忆美好时光 | 表达内心孤寂与无人理解的苦闷 |
艺术特色 | 用词简练,意境深远 | 画面生动,富有动感 | 情感深沉,含蓄内敛 |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三首《如梦令》虽然同属一个词牌,但分别反映了她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与思想变化。从早期的天真浪漫,到中年的闲适自在,再到晚年的忧郁孤寂,每一首词都承载着她独特的人生体验与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