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之高阁意思】“束之高阁”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将某些事物或想法搁置一旁,不再加以理会或继续处理。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书籍存放方式,后来被引申为对事物的忽视或放弃。
一、
“束之高阁”原意是把书放在高高的架子上,不再使用。现在多用来比喻把计划、想法、物品等放置一边,不再关注或实施。该成语带有贬义色彩,表示一种消极的态度,常见于批评某人对问题不作为或对计划缺乏执行力。
在日常生活中,“束之高阁”可以用于描述各种情况,如未完成的项目、未实现的承诺、未落实的政策等。它强调的是“搁置”与“忽略”的关系,而非简单的“停止”。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束之高阁 |
拼音 | shù zhī gāo gé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今虽有十日之功,犹恐不能尽其事,况一日之功,而欲束之高阁乎?” |
本义 | 把书放在高高的架子上,不再使用 |
引申义 | 将计划、想法、物品等搁置一边,不再理会或处理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中 |
色彩 | 贬义 |
常见搭配 | 束之高阁的计划 / 束之高阁的想法 / 束之高阁的承诺 |
近义词 | 置之不理、束手无策、弃置不顾 |
反义词 | 付诸实施、积极落实、认真执行 |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工作场景:公司新推出的市场方案被管理层束之高阁,没有得到实际推进。
- 生活场景:他曾经立下的健身目标,如今已被束之高阁。
- 政策层面:一些环保政策因执行不力,被束之高阁,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四、注意事项
虽然“束之高阁”常用于批评,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表示一种“暂缓”或“暂不处理”的中性态度。因此,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解。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束之高阁”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表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