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哪个典故

2025-07-14 08:36:54

问题描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哪个典故,这个坑怎么填啊?求大佬带带!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4 08:36:54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哪个典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却不知自己也正处在危险之中。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生动的故事,源自古代的典故。

一、成语出处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早见于《战国策·吴策》。原文如下:

> “螳螂伺蝉,方欲取之,而不知黄雀在其后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螳螂准备捕捉蝉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已经悄悄地站在它后面,准备捕食它。这则故事通过自然界的捕食关系,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潜在的风险。

二、典故背景

据《战国策》记载,吴王欲伐楚国,但大臣们纷纷劝阻,认为时机未到。吴王不听,坚持出兵。其中一位大臣用了一个比喻来劝谏他:

> “今有大鸟止于梧桐之上,其下有蝉,蝉方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螳螂欲取蝉,不知黄雀在其后;黄雀欲啄螳螂,不知弹丸在其下。”

这位大臣用自然界中层层相袭的捕食关系,提醒吴王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背后的危机。最终,吴王被说服,停止了伐楚的计划。

三、成语含义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寓意着:

- 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或目标;

- 忽略风险: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可能成为他人攻击的目标;

- 因果循环:事物之间往往存在复杂的联系,不可孤立看待。

四、总结与表格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出处 《战国策·吴策》
原文 “螳螂伺蝉,方欲取之,而不知黄雀在其后也。”
典故来源 吴王欲伐楚,大臣以自然现象劝谏
成语含义 比喻目光短浅,忽视潜在风险
现代应用 常用于警示人们要全面考虑问题,避免因小失大

五、结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仅是一个生动的自然现象描述,更是一种深刻的哲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利益与机会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关注全局,避免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这一典故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