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倾城的典故及来源】“倾国倾城”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女子容貌极其美丽,足以令国家为之倾倒。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还蕴含着历史典故和文学意象。以下是对该成语的典故、来源及其文化内涵的总结。
一、成语释义
“倾国倾城”原意是指一个国家或城市因美貌女子而陷入混乱或倾覆。后引申为形容女子容貌极美,足以令人心动神迷,甚至影响国家命运。
二、典故来源
“倾国倾城”的出处最早可追溯至汉代的《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其中记载了汉武帝对李夫人的宠爱,称其“倾国倾城”。
典故原文:
>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这句话出自《汉书·孝武李夫人传》,是汉武帝对李夫人的赞美之词。意思是: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美貌举世无双。她第一次回眸一笑,便能令一座城池为之倾倒;第二次回眸,甚至能让一个国家为之倾覆。
三、文化内涵与演变
1. 美女与政治的关系
在古代,女性的美貌往往被视为国家兴衰的象征之一。李夫人虽非政治人物,但她的美貌被赋予了“倾国倾城”的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魅力的高度关注。
2. 文学中的广泛应用
后来,“倾国倾城”成为文人墨客常用的比喻,用于描写绝色美人,如《红楼梦》中对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描写,也常借用这一典故。
3. 现代用法
现代语境中,“倾国倾城”更多地用于形容女子的美貌,不再强调其对国家的影响,而是突出其令人惊艳的外表。
四、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倾国倾城 |
出处 | 《汉书·孝武李夫人传》 |
原意 | 形容女子美貌惊人,足以使国家为之倾覆 |
文化含义 | 反映古代对女性美貌的重视,也暗示美貌与政治之间的微妙关系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女子容貌极美,不再强调对国家的影响 |
典型例子 | 李夫人(汉武帝宠妃) |
文学应用 | 常见于诗词、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用于描绘绝色美人 |
五、结语
“倾国倾城”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代对美的崇拜与对女性角色的复杂想象。它从历史中走来,穿越千年,依然在文学与日常语言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