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春晖出自唐朝哪位诗人的诗句】“寸草春晖”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比喻父母恩情深厚,子女难以回报。这个成语源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一诗。下面我们将从出处、诗句内容、作者背景以及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
“寸草春晖”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通过描写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制衣物的情景,表达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诗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名句,也奠定了“寸草春晖”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
孟郊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多关注民生疾苦与亲情伦理,语言朴实而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游子吟》因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寸草春晖”不仅在文学上被广泛引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来形容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与敬畏,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孝道的传统价值观。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来源 | 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
原文诗句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作者 | 孟郊(唐代诗人) |
诗作名称 | 《游子吟》 |
诗句含义 | 比喻子女对父母恩情的感激,表达感恩与孝顺之情 |
文化意义 | 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视亲情、孝道的价值观 |
现代使用 | 常用于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或形容深厚的亲情关系 |
如需进一步了解《游子吟》的创作背景或孟郊的其他作品,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