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败俗的意思】“伤风败俗”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批评某些行为或现象对社会道德、风俗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传统价值观和公共道德的破坏,带有强烈的负面评价色彩。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伤风败俗 |
拼音 | shāng fēng bài sú |
出处 | 《汉书·王吉传》:“其后,人多效之,遂成风俗,谓之‘伤风败俗’。” |
含义 | 指违背社会公德、破坏良好风气的行为或现象。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社会上不道德、不正当的行为,如婚外情、赌博、迷信等。 |
近义词 | 有伤风化、败坏风俗、道德沦丧 |
反义词 | 移风易俗、弘扬正气、树立新风 |
二、成语背景与演变
“伤风败俗”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原意是指某种行为或风气损害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和道德规范。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词逐渐成为一种道德批判的工具,广泛用于文学、新闻、评论等领域。
在现代社会中,“伤风败俗”虽然不再像古代那样频繁使用,但在讨论社会问题时,仍然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涉及道德滑坡、文化堕落等问题时。
三、现实应用举例
场景 | 描述 | 是否属于“伤风败俗” |
婚外情泛滥 | 一些人为了私利或享乐,不顾家庭责任,导致家庭破裂,影响社会风气 | 是 |
赌博盛行 | 在部分地区,赌博成风,影响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 是 |
诈骗频发 | 利用虚假信息骗取他人财物,破坏诚信体系 | 是 |
网络暴力 | 网络上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侮辱,造成心理伤害 | 是 |
道德冷漠 | 对弱势群体缺乏同情心,社会互助精神减弱 | 是 |
四、总结
“伤风败俗”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评判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严重违反社会公德、破坏良好风俗的行为。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道德底线的关注,也体现了社会对正向价值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注重个人修养,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避免因一时之欲而做出“伤风败俗”的行为。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