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七损八益】“七损八益”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涉及人体气血运行与阴阳平衡的关系。它源于古代对人体生理和病理规律的观察,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循自然规律,以达到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
“七损”指的是七种对身体有害的行为或状态,而“八益”则是八种有益于健康的做法。理解并避免“七损”,践行“八益”,有助于维持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一、
“七损八益”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中的“上古天真论”,原文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段话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七损八益”,但后世医家根据其中的思想发展出了这一理论。
“七损”是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因素,多与过度消耗、违背自然规律有关;“八益”则是在生活实践中能够促进健康、增强体质的行为方式。通过了解这些内容,人们可以更好地调整生活方式,达到养生的目的。
二、表格展示:七损与八益
类别 | 内容 | 说明 |
七损 | 1. 久视伤血 | 长时间用眼会耗伤血液 |
2. 久卧伤气 | 长期卧床会损伤阳气 | |
3. 久坐伤肉 | 长时间坐着会损害肌肉 | |
4. 久立伤骨 | 长时间站立会损伤骨骼 | |
5. 久行伤筋 | 长时间行走会损伤筋脉 | |
6. 情志过极伤神 | 情绪剧烈波动会伤害心神 | |
7. 房劳过度伤精 | 房事频繁会损耗肾精 | |
八益 | 1. 节制饮食 | 合理饮食,不过饱 |
2. 起居有常 | 生活作息规律 | |
3. 劳逸结合 | 工作与休息适当分配 | |
4. 适度运动 | 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 | |
5. 保持情绪平稳 | 心情舒畅,避免郁怒 | |
6. 顺应四时 | 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生活 | |
7. 避免过度劳累 | 不要过度消耗体力 | |
8. 注意调养肾气 | 强调肾为先天之本,需保养 |
三、结语
“七损八益”不仅是古代医学智慧的体现,更是现代人养生的重要参考。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忽视了身体的自然规律,导致亚健康甚至疾病的发生。通过了解并实践“七损八益”的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身心健康,实现“治未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