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赵构简介】赵构(1107年-1187年),即宋高宗,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北宋第九位皇帝宋徽宗的第九子,南宋的第一位皇帝。他在金兵南侵、北宋灭亡后,于1127年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的奠基者。
赵构在位期间,面对北方金国的威胁,采取了“和议”为主的策略,最终与金达成《绍兴和议》,以割地、称臣、纳贡为代价,换取了南宋的稳定。尽管这一政策在历史上存在争议,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客观上为南宋争取了较长的和平时期,使得江南地区得以恢复和发展。
赵构在位36年,晚年退位,禅让皇位给养子赵昚(即宋孝宗),并在临安(今杭州)度过了余生,最终于1187年去世,享年81岁,谥号“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
赵构简要介绍表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赵构 |
生卒年 | 1107年-1187年 |
庙号 | 高宗 |
谥号 | 圣神武文宪孝皇帝 |
在位时间 | 1127年-1162年(共36年) |
父亲 | 宋徽宗赵佶 |
继承人 | 养子赵昚(宋孝宗) |
政治策略 | 以“和议”为主,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 |
历史评价 | 有争议,有人认为其偏安一隅,也有人认为其稳住了南宋局势 |
退位原因 | 体弱多病,禅位给养子赵昚 |
陵墓 | 永思陵(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 |
赵构的一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的缩影。他虽非雄才大略之君,但凭借灵活的外交手段和对内治理的相对稳定,使南宋政权得以延续百余年。他的选择虽然在后世引发诸多议论,但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环境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