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逵勤学文言文翻译注释】《贾逵勤学》是一篇古代关于勤奋学习的文言文,讲述了东汉时期学者贾逵自幼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故事。这篇文章通过简短的文字,传达了“天道酬勤”的深刻道理,对后人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一、文章总结
《贾逵勤学》主要讲述的是贾逵从小聪明好学,即使家境贫寒,也坚持读书学习。他不仅在白天劳作,晚上还点灯苦读,甚至为了不浪费时间,连睡觉时也在默诵书本内容。他的这种精神最终让他成为一代名儒,为后世所敬仰。
这篇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强调了勤奋与坚持的重要性,是古代学子修身励志的典范。
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注释
原文 | 翻译 | 注释 |
贾逵,字景伯,少孤,家贫,常以木屑为笔,竹枝为纸,夜则燃麻秸以读书。 | 贾逵,字景伯,年幼丧父,家境贫寒,常常用木屑当笔,用竹枝当纸,晚上点燃麻秸来读书。 | “木屑为笔”:指用碎木片代替笔,“竹枝为纸”:用竹子削成薄片代替纸张。“麻秸”:即麻杆,可燃烧照明。 |
或问其母:“何以教子?”母曰:“吾闻‘书中自有黄金屋’,愿汝成才。” | 有人问他母亲:“你怎样教育孩子?”母亲说:“我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希望你能成才。” | “书中自有黄金屋”:出自宋代赵恒《劝学诗》,意指读书可以带来富贵和地位。 |
逵遂力学,终成大儒。 | 贾逵于是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位大学者。 | “力学”:努力学习。“大儒”:有深厚学问的儒者。 |
三、文章启示
《贾逵勤学》虽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蕴含深刻的哲理:
- 勤奋出天才:贾逵虽然出身贫寒,但他从不因环境而放弃学习。
- 志向决定未来:母亲的话激励贾逵树立远大志向,为日后成就打下基础。
- 环境不能限制梦想:贾逵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无限的学习机会。
四、结语
《贾逵勤学》不仅是对古代学者精神的赞美,更是对现代人的一种激励。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心怀理想,坚持不懈,终将有所成就。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