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出墙的成语解释】“红杏出墙”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原意是指春天里红色的杏花从墙内探出头来,形容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成语逐渐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常用来比喻已婚女性与他人发生感情纠葛或出轨的行为,带有明显的贬义。
该成语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玉楼春·春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原句描写的是春天里杏花盛开的景象,后人引申为女子情感上的越轨行为。
一、成语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红杏出墙 |
出处 | 宋代宋祁《玉楼春·春景》 |
原意 | 春天杏花从墙内伸出,象征春意盎然 |
引申义 | 比喻已婚女性与他人发生不正当关系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婚姻中的不忠行为 |
语气色彩 | 贬义 |
文化背景 | 受传统道德观念影响,强调婚姻忠诚 |
二、使用注意事项
1. 语境限制:该成语多用于描述女性在婚姻中的不忠行为,使用时需注意对象和场合。
2. 性别敏感性:虽然成语中常指女性,但在现代语境中,也可泛指任何一方在感情中的背叛行为。
3. 避免误解:若不了解其引申义,可能误以为是单纯描述自然景色,因此在正式写作中应谨慎使用。
三、常见误用与正确用法对比
正确用法 | 错误用法 |
她因长期感情冷落,最终红杏出墙。 | 院子里的红杏出墙,非常漂亮。 |
这段婚姻因他多次红杏出墙而破裂。 | 他喜欢看红杏出墙的风景。 |
四、结语
“红杏出墙”作为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成语,既承载着古典诗词的美感,又反映了社会对婚姻伦理的关注。在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既能准确表达意思,也能体现语言的丰富性与文化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