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寸进尺是什么意思】“得寸进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得到一点好处或利益后,贪心不足,继续索取更多。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常用于批评那些不知满足、贪得无厌的人。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得寸进尺 |
拼音 | dé cùn jìn chǐ |
出处 | 出自《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 |
含义 | 比喻贪心不足,得到一点点就想要更多。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近义词 | 贪得无厌、得陇望蜀 |
反义词 | 知足常乐、适可而止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得寸进尺”最早来源于战国时期的政治策略。当时秦国为了扩张势力,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即与远方的国家交好,而对邻近的国家发动进攻。这种策略让秦国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逐步扩大了领土。后来,人们用“得寸进尺”来形容人在获得一点利益后,继续追求更多的欲望。
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用来形容人的贪婪和不知满足的心态。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工作场合 | 他刚升职加薪,就开始要求调岗,真是得寸进尺。 |
家庭关系 | 妈妈已经给了她零花钱,她还想要买新衣服,真有点得寸进尺。 |
商业谈判 | 对方已经让步很多,还在继续讨价还价,显得有些得寸进尺。 |
四、总结
“得寸进尺”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贪心不足、得理不让人的心态。它不仅反映了人性中的一种弱点,也在提醒我们做人要懂得适可而止,知足常乐。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人际关系,都应该避免“得寸进尺”的行为,保持适度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