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性肠炎】结缔组织性肠炎(Connective Tissue Enteritis)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肠道疾病,主要涉及肠道黏膜下层及肌层的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或炎症反应。该病通常与系统性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相关,也可能单独发生。其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和体重下降等。
本病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尤其是肠镜活检。治疗方案多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定,可能包括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物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由于该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且症状与其他肠道疾病相似,因此容易误诊或漏诊,需结合详细病史、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结缔组织性肠炎 |
英文名称 | Connective Tissue Enteritis |
病因 | 可能与系统性结缔组织疾病相关,也可能独立发生;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
发病部位 | 小肠、大肠为主,尤其以结肠最为常见 |
临床表现 | 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等 |
诊断方法 | 肠镜检查 + 活检(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影像学检查(如CT、MRI) |
鉴别诊断 | 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感染性肠炎、肿瘤等 |
治疗原则 | 根据病因和病情选择药物治疗(如激素、免疫抑制剂)、对症支持治疗 |
常用药物 |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孢素)、止泻药、营养补充剂 |
预后情况 | 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缓解,但易复发,需长期随访 |
特点 | 罕见病、症状非特异性、确诊依赖病理、易误诊 |
备注:
结缔组织性肠炎虽属罕见病,但在临床中仍需引起重视。对于反复出现消化道症状、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并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