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描写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朴素与和谐,传递了人与人之间互助友爱的精神。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适合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
一、教学目标总结
教学目标 | 具体内容 |
知识与技能 |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
过程与方法 | 1. 通过朗读、品读、讨论等方式,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搭石”的象征意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2.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互相尊重的品质。 |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
1. 理解“搭石”在文中所承载的意义。 2.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人物行为背后的美好情感。 | 1. 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抽象的情感和精神。 2. 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搭石”背后的人文关怀。 |
三、教学过程设计(简要)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导入新课 |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乡村石板路,激发学生兴趣。 |
初读感知 | 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
精读品味 | 分段精读,重点分析“摆搭石”“走搭石”的描写,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
拓展延伸 | 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搭石”在今天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助人为乐的价值观。 |
总结升华 | 回顾全文,引导学生总结“搭石”不仅是实物,更是心灵的桥梁。 |
四、教学反思(简略)
本节课以“搭石”为线索,贯穿全文,通过多层次的阅读训练,使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温暖与和谐。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体会情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拓展部分,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考,体现了良好的课堂互动效果。
总结:
《搭石》不仅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更是一篇充满人文情怀的佳作。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不仅能提升语文素养,更能从中学会关爱他人、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