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的主旨句是什么】《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寓言式散文,通过“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不被赏识的感慨和愤懑。文章虽以“马”为题,实则借马喻人,揭示了社会中人才与识才者之间的矛盾。
一、文章主旨句分析
《马说》的核心思想在于揭示“人才常有,而识才者不常有”的现实问题。全文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层层递进,最终点明主旨。
主旨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最能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一句话。它强调了“伯乐”对于“千里马”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缺乏真正能够识别和重用人才的人。
二、
《马说》是一篇借物抒怀的文章,表面上讲的是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实际上是在讽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忽视和埋没。韩愈借千里马之口,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文章通过对比“千里马”与“伯乐”的存在状态,指出人才虽多,但能识别并善用人才的人却很少。这种人才与识才者的不对等,正是文章所要批判的社会现象。
三、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说明 |
文章名称 | 《马说》 |
作者 | 韩愈(唐代) |
写作背景 | 反映作者怀才不遇、对社会用人制度不满的情绪 |
主旨句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核心思想 | 人才常有,而识才者不常有;强调“伯乐”对“千里马”的关键作用 |
表现手法 | 借物喻人(以“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识才者) |
写作目的 | 批判社会对人才的忽视,表达对知遇之恩的渴望 |
四、结语
《马说》虽然篇幅不长,但语言精炼、寓意深刻,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不仅要成为“千里马”,更要有“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和培养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让真正的才华不被埋没,社会才能更加公平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