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皂罗袍原文及翻译】《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其中“游园惊梦”一折尤为经典,尤其是“皂罗袍”这一曲牌,以婉转细腻的语言描绘了杜丽娘在春日花园中游赏时的内心情感变化,极具艺术感染力。
一、
“皂罗袍”是《牡丹亭·游园惊梦》中的一段重要唱词,通过杜丽娘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抒发了她对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她对爱情的向往与内心的孤独。这段唱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昆曲中极具代表性的片段之一。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皂罗袍”) | 现代汉语翻译 |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 原本繁花似锦,盛开满园,却都成了荒废的井台和破败的墙垣。 |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 美好的时光和风景又能如何呢?令人愉悦的事情又在哪里呢? |
枉凝眉,空自嗟呀,花落人亡两不知。 | 只能皱着眉头,白白叹息,花落人亡,一切都已成空。 |
梨园弟子,我本是女流之辈,怎敢擅入花园? | 我本是女子,怎能擅自闯入这花园之中? |
那边景致,虽好,只是太寂寞了。 | 那边的景色虽然美丽,却太过冷清。 |
天哪!我杜丽娘,一生只此一回,怎不叫人心酸? | 天啊!我杜丽娘一生只有这一次,怎能不让人心酸? |
三、结语
“皂罗袍”不仅是一段优美的唱词,更是一幅细腻的心理画卷。它通过杜丽娘的视角,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对命运无常的无奈以及对爱情的渴望。这段文字在昆曲表演中被反复演绎,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如想深入理解昆曲的艺术魅力,不妨从“皂罗袍”开始,感受那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