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颤心惊是什么意思】“胆颤心惊”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惧或紧张时的心理状态。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在面对危险、突发事件或强烈情绪刺激时,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反应——不仅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甚至会感到胆战心惊,无法冷静应对。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胆颤 | 指因害怕而胆子发抖,形容极度恐惧 |
心惊 | 指内心受到惊吓,感到震惊或不安 |
整体含义: 形容人因为害怕、紧张或惊吓而感到极度不安,身心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二、成语来源与用法
- 出处: 成语“胆颤心惊”出自古代文学作品,常用于描写人物在危险情境下的心理反应。
-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人在遇到意外事件、恐怖场面、突发危机等情况时的心理状态。
- 感情色彩: 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多用于叙述紧张、恐惧的情境。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惊慌失措、心惊肉跳、胆战心惊、惶恐不安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泰然自若、从容不迫、处变不惊 |
四、常见例句
1. 看到那场车祸现场,他吓得胆颤心惊,久久说不出话来。
2. 他在听到噩耗后,胆颤心惊地坐在地上,不知所措。
3. 这个恐怖片太可怕了,看完后我胆颤心惊,不敢独自睡觉。
五、总结
“胆颤心惊”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用来表达人在极度恐惧或紧张时的心理状态。它不仅反映了内心的惊惧,也体现了身体的应激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这类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并在写作或口语中灵活运用。
文章小结:
“胆颤心惊”是形容人在极度恐惧时的心理状态,常用于描写紧张、惊吓或危险情境。通过理解其含义、来源、用法及相关词汇,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