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入虎口什么意思】“羊入虎口”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落入危险、不利的境地,尤其是被强大的对手控制或伤害。这个成语常用于比喻弱小者处于强势者的掌控之下,往往难以逃脱,带有强烈的危机感和无奈意味。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羊入虎口 |
拼音 | yáng rù hǔ kǒu |
近义词 | 落入陷阱、自投罗网、身陷囹圄 |
反义词 | 安然无恙、脱离险境、化险为夷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描述被动陷入困境的情况 |
出处 |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屈,尾中置,而不能进也。伯乐曰:‘是马也,千里之足也,而今困于盐车,非其力也,乃其人也。’”后世演变为“羊入虎口”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羊入虎口”最早并非出自同一出处,而是由多个典故演变而来。其中一种说法源于古代对动物本能的观察——羊是温顺的动物,而老虎是凶猛的猎手,羊一旦进入虎的领地,几乎注定成为猎物。因此,“羊入虎口”逐渐成为比喻弱势者落入强权者手中的形象表达。
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这一成语被广泛使用,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都有类似的表达方式,用来描绘人物陷入绝境的情景。
三、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 例句 |
商业竞争 | 他不小心把公司机密泄露给了竞争对手,简直是羊入虎口。 |
法律案件 | 她被诱骗参加非法集资,结果资金全被卷走,真是羊入虎口。 |
战争局势 | 那个小国在大国的压迫下,就像羊入虎口一样毫无反抗之力。 |
四、成语的引申意义
“羊入虎口”不仅仅用于字面意思,更多时候用于比喻:
- 被强者控制:比如一个人被恶势力绑架或勒索。
- 陷入圈套:如被设计好的陷阱所困。
- 无力回天:表示即使有心反抗,也难以改变现状。
五、总结
“羊入虎口”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用来形容弱小者陷入强大对手的控制或威胁之中,通常带有无法逃脱的意味。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也在文学、影视、新闻报道中频繁出现,是一种具有强烈画面感和警示作用的表达方式。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来源、用法及实际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其在不同语境下的运用方式,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