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三月全诗】《烽火连三月》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的一句诗,原文如下: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忧国忧民情感的诗作,描绘了安史之乱后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一、
《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诗人内心的痛苦。诗中“烽火连三月”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战火持续不断,长达三个月之久,突出了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家书抵万金”则表现了战乱时期信息闭塞,一封家书的价值远胜于黄金,体现了人们对亲情的珍视。
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诗句解析表
句子 | 释义 | 情感表达 |
国破山河在 | 国家破碎,但山河依旧 | 对国家命运的悲痛 |
城春草木深 | 春天的城市,草木茂盛 |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战乱 |
感时花溅泪 | 触景生情,花也似落泪 | 忧国忧民,情感细腻 |
恨别鸟惊心 | 分离之苦,鸟鸣也令人心惊 | 思念亲人,内心痛苦 |
烽火连三月 | 战火持续三个月 | 战争漫长,百姓受苦 |
家书抵万金 | 家书珍贵如金 | 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与期盼 |
白头搔更短 | 头发稀疏,白发增多 | 忧愁过度,身体衰老 |
浑欲不胜簪 | 头发太短,无法插簪 | 形容生活困顿,精神疲惫 |
三、结语
《春望》不仅是一首描写战乱时期社会现实的诗,更是杜甫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其中“烽火连三月”一句,已成为后世描述战争持续时间长的经典表达。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杜甫的爱国情怀,也能体会到古代文人在动荡年代中的无奈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