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的古今异义是啥】“至于”是一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在古代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而在现代汉语中,它的意义和使用方式发生了变化。了解“至于”的古今异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和现代语言的区别。
一、总结
“至于”在古代汉语中多用于引出话题、表示转折或强调某种情况,常出现在文言文中。而现代汉语中,“至于”则更多地用于表示“关于某事”或“说到某方面”,语气上更为平缓,不再具有文言中的复杂用法。
以下是对“至于”的古今异义的详细对比:
二、古今异义对比表
项目 | 古代汉语(文言) | 现代汉语 |
词性 | 副词/连词 | 连词/介词 |
基本含义 | 表示“到……为止”、“至于……”、“至于说……” | 表示“关于……”、“说到……” |
用法举例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 “至于他是否来,还不清楚。” “至于这个问题,我们暂时不讨论。” |
语气色彩 | 较为正式、书面化 | 更加口语化、自然 |
常见搭配 | 至于……也、至于……而言、至于……则 | 至于……来说、至于……而言、至于……说 |
功能 | 引出话题、表示转折、强调程度 | 引出话题、说明范围、承接前文 |
三、具体解释
1. 古代用法:
- 引出话题:如“至于渔人樵夫之居,皆可图也。”意思是“至于那些渔民和樵夫居住的地方,都可以画出来。”
- 表示转折:如“至于其子,则不然。”意为“至于他的儿子,却不是这样。”
- 强调程度:如“至于死生,存亡,不可不察也。”意为“至于生死、存亡的问题,不能不仔细考虑。”
2. 现代用法:
- 引出话题:如“至于你刚才说的那个问题,我们再讨论一下。”
- 说明范围:如“至于工资问题,我们已经谈过了。”
- 承接前文:如“他说了很多,至于结果如何,还得看实际情况。”
四、总结
“至于”作为一个典型的文言虚词,在古代汉语中具有较强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层次,常用于引出话题、表示转折或强调。而在现代汉语中,其功能逐渐简化,主要用来引出话题或说明范围,语气更加平和自然。因此,学习“至于”的古今异义,不仅有助于理解古文,也有助于提升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