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林尽染的意思】“层林尽染”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绘秋天山林色彩斑斓的景象。它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其中“霜叶红于二月花”正是“层林尽染”的意境写照。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深秋时节,山上的树木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仿佛整个山林都被染上了浓重的色彩,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诗意美感。
“层林尽染”原意是形容山林中层层叠叠的树木在秋日里被染成红色、黄色等色彩,形成一片绚丽的景象。现在多用来比喻事物发展到一个极为丰富的阶段,或形容景色美丽壮观。
表格展示:
词语 | 层林尽染 |
拼音 | céng lín jìn rǎn |
出处 | 唐代杜牧《山行》 |
释义 | 形容深秋山林色彩斑斓,如被染色一般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自然景色或比喻事物丰富 |
近义词 | 层峦叠嶂、五彩斑斓 |
反义词 | 白茫茫、单调乏味 |
造句示例 | 秋天的山林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层林尽染”的含义及其在语言中的使用方式。它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的描写,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景致的向往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