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什么含义】一、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该词中的经典名句。这句诗表面上是在描写作者在打猎时想象自己手持符节,奔赴边关,但深层含义却表达了诗人渴望被朝廷重用、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其中,“持节”指的是古代官员出使或镇守边疆时所持的象征权力的符节;“云中”是汉代边塞地名,代指边关前线;“冯唐”则是汉代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贤臣,曾为魏尚辩冤,后被汉文帝重用。苏轼借用“冯唐”的典故,暗指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冯唐一样被朝廷重新启用,实现人生抱负。
整句诗寄托了诗人对仕途不顺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情感深沉,意蕴丰富。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原文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字面意思 | 手持符节前往边关,何时才能被派遣像冯唐一样的人? |
含义 | 表达诗人渴望被朝廷重用、建功立业的愿望 |
“持节” | 古代官员出使或镇守边关时所持的象征权力的符节 |
“云中” | 汉代边塞地名,代指边关前线 |
“冯唐” | 汉代贤臣,曾为魏尚辩冤,后被重用 |
用典手法 | 借古喻今,表达个人志向与现实困境 |
情感基调 | 感慨、忧愤、期待、豪情并存 |
文学价值 | 典故运用巧妙,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
三、结语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不仅是苏轼个人情感的写照,也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句话穿越千年,依然能够引起人们对人生追求与时代机遇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