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谁有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

2025-10-09 20:41:36

问题描述:

谁有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有没有人在啊?求别让帖子沉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9 20:41:36

谁有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不仅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还蕴含了大量生动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不仅语言精炼,而且寓意深刻,至今仍广泛使用。以下是对《史记》中常见成语故事的总结与归纳。

一、成语故事总结

1. 破釜沉舟

出自《项羽本纪》,讲述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下令打破炊具和沉没渡船,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最终大败秦军。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去做某事。

2. 卧薪尝胆

出自《越王勾践世家》,讲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忍辱负重,每天睡在柴草上,并尝苦胆以提醒自己不忘耻辱,最终复国成功。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3. 指鹿为马

出自《秦始皇本纪》,赵高为了试探群臣是否服从自己,故意将鹿说成是马,以此测试权力。比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 完璧归赵

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国大夫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出使秦国,面对秦王的欺诈,他机智地将玉璧送回赵国,保全了国家尊严。比喻物归原主或维护正义。

5. 负荆请罪

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因对蔺相如不服气而多次挑衅,后来认识到错误,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表示认错赔礼。比喻诚恳认错,请求原谅。

6. 毛遂自荐

出自《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主动向平原君推荐自己,表现出自信和担当。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7. 一鸣惊人

出自《滑稽列传》,楚庄王即位三年不问政事,后突然有所作为,一举成名。比喻平时不出名,但一旦表现就令人刮目相看。

8. 百闻不如一见

出自《汉书·赵充国传》,原意是听别人说一百次也不如亲眼看到一次。现在多用来强调亲身经历的重要性。

9. 士为知己者死

出自《刺客列传》,讲刺客豫让为报知遇之恩,不惜牺牲生命。比喻为了理解自己的人而献出生命。

10. 退避三舍

出自《晋世家》,晋文公为守信义,主动退兵三舍(九十里),以示诚信。现用于形容主动让步、避让。

二、表格汇总

成语 出处 故事简介
破釜沉舟 《项羽本纪》 项羽命令士兵打破炊具、沉没渡船,表示背水一战的决心,最终大败秦军。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世家》 勾践忍辱负重,睡柴草、尝苦胆,最终复国成功。
指鹿为马 《秦始皇本纪》 赵高当众指鹿为马,试探群臣,显示其专权。
完璧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巧妙夺回被秦王骗走的和氏璧,保全国家尊严。
负荆请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向蔺相如请罪,表示认错并请求原谅。
毛遂自荐 《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遂主动推荐自己,展现自信与担当。
一鸣惊人 《滑稽列传》 楚庄王三年不问政事,后突然作为,震惊世人。
百闻不如一见 《汉书·赵充国传》 听一百次不如亲眼见到一次,强调亲身体验的重要性。
士为知己者死 《刺客列传》 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甘愿牺牲性命。
退避三舍 《晋世家》 晋文公为守信义,主动退兵三舍,体现诚信。

三、结语

《史记》不仅是历史著作,更是文化宝库,其中蕴含的成语故事不仅丰富了汉语表达,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人生智慧。了解这些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