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乏其身的空乏什么意思空乏其身出自哪里】“空乏其身”是一个常见于古文中的词语,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物质或精神上的匮乏状态。下面我们将从含义和出处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空乏其身”中的“空乏”指的是“使……贫穷、困苦、缺乏”。这里的“空”并非指“空无”,而是“使……空虚”;“乏”则表示“缺乏、不足”。因此,“空乏其身”整体意思是:使身体处于贫困、困苦的状态。
该词最早见于《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在这段话中,孟子通过列举古代圣贤的经历,说明人在逆境中成长的重要性。其中“空乏其身”正是用来描述人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过程。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空乏其身 |
解释 | “空”意为“使……空虚”,“乏”意为“缺乏”,合起来指“使身体处于贫困、困苦的状态”。 |
出处 | 《孟子·告子下》 |
原文节选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引申意义 | 强调人在逆境中磨炼意志、提升能力的重要性,是成功的重要前提。 |
三、结语
“空乏其身”不仅是对生活状态的描述,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只有经历困苦与挑战,才能真正成长和强大。这一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