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什么】“不耻下问”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后人引申为“不耻下问”,意指一个人即使身份地位较高,也不以向地位或学识较低的人请教为耻。这个成语强调了谦虚好学、尊重他人、不断学习的精神。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不耻 | 不以……为耻 |
下问 | 向地位或学识较低的人请教 |
整体含义:
不以向地位或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形容人谦虚好学、虚心求教的态度。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公冶长》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称赞别人虚心求教 |
近义词 | 虚心求教、不骄不躁 |
反义词 | 自以为是、骄傲自满 |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学习中 | 他虽然成绩优秀,但从不耻下问,经常向同学请教难题。 |
工作中 | 领导很赞赏他的不耻下问精神,认为这是成长的关键。 |
日常交流 | 在团队中,不耻下问的人更容易获得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
四、延伸理解
“不耻下问”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它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对他人的包容以及对自我提升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信息快速更新、知识不断积累的背景下,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有助于个人持续成长。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不耻下问 |
基本含义 | 不以向地位或学识低的人请教为耻 |
出处 | 《论语·公冶长》 |
使用场景 | 学习、工作、日常交流 |
精神内涵 | 谦虚好学、尊重他人、不断进步 |
通过了解“不耻下问”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在生活中践行这一优秀的品质,成为一个更加成熟、有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