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汗不敢出的原文及翻译

2025-10-05 04:01:00

问题描述:

汗不敢出的原文及翻译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5 04:01:00

汗不敢出的原文及翻译】一、

“汗不敢出”是一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极度紧张、害怕或敬畏时,连出汗都不敢,生怕暴露自己的情绪或行为。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雅量》中,讲述了魏晋时期名士王朗与钟会之间的一段故事。

该成语不仅具有文学色彩,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尊严和心理状态的高度关注。在现代汉语中,“汗不敢出”多用于描写人因紧张、恐惧或羞愧而不敢轻举妄动的情境。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世说新语·雅量》: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尝危坐,有小儿在前,以手覆面,若有所畏。大将军曰:‘此儿欲作何事?’答曰:‘欲学大人汗不敢出。’”
王羲之年少时,大将军王敦曾正襟危坐,有一个小孩在他面前,用手遮住脸,好像很害怕的样子。王敦问:“这孩子想干什么?”小孩回答:“想学大人一样,汗都不敢出。”

三、成语解析

- 出处:《世说新语·雅量》

- 含义:形容人在极度紧张、害怕或敬畏时,连出汗都不敢,表现得非常拘谨。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强调人物的心理状态。

- 近义词:心惊胆战、忐忑不安、如履薄冰

- 反义词:从容不迫、镇定自若、泰然处之

四、使用场景示例

1. 在重要考试前,他紧张得汗不敢出,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2. 面对上司的质问,他汗不敢出,生怕说错一句话。

3. 走在街上遇到偶像,她汗不敢出,只敢偷偷看一眼。

五、结语

“汗不敢出”虽是古文中的表达,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心理描写和情感张力,至今仍能引起共鸣。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古人对人性、情绪和礼仪的深刻理解。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助这样的成语来更生动地表达内心的感受。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