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2011年江西省高考语文作文题

2025-09-10 00:17:08

问题描述:

2011年江西省高考语文作文题,快急哭了,求给个思路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0 00:17:08

2011年江西省高考语文作文题】2011年江西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为《孟子》中的一段话:“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要求考生根据这段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这一题目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中的“快乐”与“幸福”,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深入分析和表达。题目语言简洁、立意深远,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人文关怀。

一、作文题解析

题干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核心思想:

这段话出自《孟子·尽心上》,表达了儒家对“乐”的理解,强调了家庭和睦、内心坦荡、教书育人的三种人生乐趣。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也是对社会价值的探讨。

写作方向建议:

- 可以从“家庭之乐”出发,谈亲情的重要性;

- 也可以围绕“人格之乐”,讨论道德修养与内心平静的关系;

- 还可以联系教育、奉献等话题,探讨精神层面的满足感。

二、作文题总结(表格形式)

项目 内容
题目来源 《孟子·尽心上》
原文内容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考查重点 议论文写作能力、思维深度、文化素养
写作要求 根据孟子的观点,结合自身或社会现象,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写作角度建议 家庭幸福、人格修养、教育意义、人生价值观
难度评价 中等偏上,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思辨能力

三、写作提示

在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准确理解题意:要明确孟子所说的“三乐”分别指什么,不能偏离原意。

2. 结构清晰:议论文应有明确的论点、论据和结论,逻辑要严密。

3. 语言流畅:避免使用过于生僻的词汇,保持语言自然、通顺。

4. 结合现实:可以从现代社会中寻找例子,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

5. 避免套作:尽量用自己的话表达,避免照搬范文或陈词滥调。

四、结语

2011年江西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紧扣传统文化,注重思辨与人文精神,是一道兼具深度与广度的题目。它不仅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更鼓励他们关注生活、思考人生,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