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桐城原文及翻译】《将至桐城》是清代诗人姚鼐所作的一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前往桐城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一、原文
> 将至桐城
> 姚鼐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独行潭底影相随,岸上青山相对出。
松声入耳清如水,云气随风散复生。
欲问前路何所似,但见烟霞满目情。
二、翻译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山间的阳光让鸟儿感到愉悦,潭水的倒影让人的心境变得宁静。
> 独行潭底影相随,岸上青山相对出。
> 我独自走在潭边,自己的影子跟随我,岸边的青山仿佛也迎面而来。
> 松声入耳清如水,云气随风散复生。
> 松树的声音听起来清澈如水,云雾随着风飘散又聚拢。
> 欲问前路何所似,但见烟霞满目情。
> 想要询问前方的道路会是什么样子,只见满眼都是烟霞,充满情感。
三、总结与分析
《将至桐城》是一首描写旅途景色的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未来的期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句 | 原文 | 翻译 | 释义 |
第一句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山间的阳光让鸟儿感到愉悦,潭水的倒影让人的心境变得宁静。 | 描写自然景色对动物和人的影响,表现自然的和谐之美。 |
第二句 | 独行潭底影相随,岸上青山相对出。 | 我独自走在潭边,自己的影子跟随我,岸边的青山仿佛也迎面而来。 | 表现旅途中的孤独感和自然景观的壮丽。 |
第三句 | 松声入耳清如水,云气随风散复生。 | 松树的声音听起来清澈如水,云雾随着风飘散又聚拢。 | 描绘自然声音与气象的变化,营造出宁静而灵动的氛围。 |
第四句 | 欲问前路何所似,但见烟霞满目情。 | 想要询问前方的道路会是什么样子,只见满眼都是烟霞,充满情感。 | 表达对未知旅程的憧憬与对自然美景的留恋。 |
四、结语
《将至桐城》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发情怀之作。姚鼐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思索。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