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的分类有明典暗典翻典那什么叫明典暗典翻典】在古文写作和文学创作中,“用典”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指的是作者引用历史事件、人物、经典文献或成语等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根据引用方式的不同,用典可以分为三类:明典、暗典、翻典。下面将对这三种类型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它们的定义、特点与示例。
一、明典
定义:明典是指作者在文中明确引用典故,直接点出出处或来源,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看到所引用的内容。
特点:
- 引用明确,不加掩饰
- 常见于正式文章或学术性写作
- 有助于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文化深度
示例:
>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直接引用《论语》中的句子,属于明典。
二、暗典
定义:暗典是指作者在文中隐含地使用典故,不直接点明出处,而是通过语境、意象或情节暗示其来源。
特点:
- 引用含蓄,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
- 增强文章的意境和艺术性
- 多用于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
示例:
>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此句出自卢纶《塞下曲》,虽未直接提及,但“大雪满弓刀”暗含边塞征战之意,属暗典。
三、翻典
定义:翻典是指作者对原有典故进行改编、反转或重新诠释,使其表达出与原意不同的含义。
特点:
- 对典故进行创新性运用
- 可以表达讽刺、批判或新思想
- 体现作者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示例: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原意是赞扬周公礼贤下士,但若在现代语境中用来讽刺某人虚伪做作,则属于翻典。
二、总结对比表
类型 | 定义 | 特点 | 示例 |
明典 | 明确引用典故,直接点出出处 | 引用明确,权威性强 |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暗典 | 隐含引用典故,不直接点明 | 含蓄表达,需读者理解 |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翻典 | 改编或反转原有典故 | 创新运用,表达新意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于讽刺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明典、暗典、翻典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和表现方式。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三种用典方式,不仅可以丰富文章内容,还能提升语言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