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共剪西窗烛”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诗意的意境。以下是对该诗句的总结分析,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背景、含义及文学价值。
一、
“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李商隐在异乡漂泊时,写给妻子的一首诗中的句子。整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你身边,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话呢?”它描绘了诗人对团聚的渴望和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此句语言简洁而情感真挚,通过“剪烛”这一生活细节,展现出夫妻之间温馨、细腻的情感交流。同时,“西窗”作为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家的温暖与宁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思乡思亲的情感。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李商隐《夜雨寄北》 |
原文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意义 | 表达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期盼 |
情感基调 | 深沉、含蓄、真挚 |
艺术手法 | 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细节描写(如“剪烛”) |
文学价值 | 体现唐诗中对家庭情感的细腻刻画,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
时代背景 | 唐代中期,李商隐因仕途不顺,长期漂泊在外,思乡情绪浓厚 |
三、结语
“何当共剪西窗烛”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让读者感受到古人在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希望,也让我们在今天依然能从中体会到那份对亲情的珍视。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