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名词解释】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指由于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细胞代谢障碍和功能紊乱的病理过程。其核心问题是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或血管扩张导致组织缺氧,进而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休克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低血容量、心源性、感染性、过敏性和神经源性等类型。
一、休克的定义与分类
类型 | 定义 | 常见原因 |
低血容量性休克 | 因血液或体液丢失过多导致循环血量不足 | 大出血、严重脱水、烧伤等 |
心源性休克 | 心脏泵血功能严重下降 | 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 |
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 | 由严重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 | 败血症、重症肺炎等 |
过敏性休克 | 对某些物质(如药物、食物)产生剧烈过敏反应 | 青霉素、坚果、昆虫叮咬等 |
神经源性休克 | 由于神经系统损伤导致血管张力下降 | 严重脊髓损伤、高位截瘫等 |
二、休克的主要表现
休克患者通常表现出以下症状:
- 早期表现:心率增快、血压正常或略低、皮肤湿冷、尿量减少
- 中期表现:血压明显下降、意识模糊、呼吸急促
- 晚期表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昏迷、难以纠正的低血压
三、休克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休克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治疗的关键是尽快恢复组织灌注,具体措施包括:
1. 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休克采取相应处理,如止血、抗感染、补液等。
2. 维持循环稳定:使用液体复苏、升压药物等手段提升血压。
3. 支持治疗:如机械通气、肾脏替代治疗等,以维持重要器官功能。
四、总结
休克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及时识别和处理至关重要。根据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各有侧重。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迅速判断并采取综合救治措施,以提高生存率和预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