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金融资产后续计量方式有哪些】在企业财务报表中,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方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适用不同的计量方法。
一、
企业在持有金融资产期间,需要根据其性质和管理意图,选择适当的后续计量方式。常见的后续计量方式包括:
1. 以摊余成本计量:适用于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金融资产,如贷款、应收账款等。
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适用于非交易性的权益工具投资。
3.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适用于以交易为目的的金融资产,如交易性金融资产。
此外,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金融资产,还可能涉及减值测试与重分类等特殊处理。
二、表格展示
计量方式 | 适用范围 | 特点 | 会计处理 |
摊余成本计量 | 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金融资产(如贷款、应收账款) | 不考虑市场波动,按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 | 利息收入按实际利率确认,不计价变动 |
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 | 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利润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 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其他综合收益 |
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 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工具等 | 市场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当期利润 | 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利润表 |
减值测试 | 所有金融资产(视情况而定) | 对可能发生减值的资产进行评估 | 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
三、注意事项
- 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应根据其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合理分类金融资产。
- 后续计量方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除非发生重大变化或会计准则调整。
- 对于长期持有的权益工具投资,若未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通常需采用摊余成本法或公允价值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方式,企业能够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更加透明的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