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超然台作古诗和意思】《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写于他任职密州(今山东诸城)期间。此词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在登临超然台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流露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超脱。
一、
《望江南·超然台作》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登高远望时的景色,通过“春未老,风细柳丝斜”等意象,展现出春天虽未尽,但已显暮色的景象。词中不仅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更透露出作者面对人生起伏时的豁达心境。整首词意境开阔,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名 | 望江南·超然台作 |
作者 | 苏轼(北宋) |
创作背景 | 苏轼在密州任职期间,登上超然台,有感而发。 |
体裁 | 词(词牌名:望江南) |
主要意象 | 春风、柳丝、烟雨、山色、江水、归舟 |
情感基调 | 感叹时光流逝,表达超脱心境 |
语言风格 | 清新自然,含蓄隽永 |
主题思想 | 借景抒情,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与豁达态度 |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情景交融,语言简练 |
历史评价 | 被视为苏轼早期词作中的佳作,体现其“豪放派”风格的初步形成 |
三、原文及译文
原文:
> 江上烟雨,望中非故地。
> 春未老,风细柳丝斜。
>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 烟雨暗千家。
>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诗酒趁年华。
译文:
江上的烟雨迷蒙,望去不再是熟悉的地方。
春天尚未结束,微风轻拂,柳条轻轻摇曳。
试着登上超然台远眺,只见护城河里春水潺潺,城中百花盛开,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寒食节过后,酒意醒来,心中不禁感叹。
不要对着旧友思念故乡,不如用新火煮新茶,趁着年华尚在,饮酒赋诗。
四、结语
《望江南·超然台作》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词,更是一首蕴含哲理的抒情之作。苏轼通过对眼前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面对人生变化时的从容与洒脱。这首词在宋代词坛中独树一帜,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