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秋歌谁写的(子夜吴歌秋歌写作背景)
哈喽,大家好~~~我是小编田甜,关于子夜吴歌秋歌谁写的,子夜吴歌秋歌写作背景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田甜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李白的《子夜吴歌》共四首,分咏春、夏、秋、冬四季。
2、六朝乐府《清商曲。
3、吴声歌曲》即有《子夜四时歌》,为作者所承,因属吴声曲,故又称《子夜吴歌》。
4、此体向作四句,内容多写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是诗人的创造,而用以写思念征夫的情绪更具有时代之新意。
5、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
6、 《唐书·乐志》:“《子夜吴 歌》者,晋曲也。
7、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
8、” 《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
9、”子夜吴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10、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11、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12、 子夜吴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13、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14、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15、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6、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17、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8、 子夜吴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19、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20、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子夜吴歌:六朝乐府有《子夜歌》,因为主要在吴地流行,所以也称《子夜吴歌》,多是描写男女恋情的。
21、 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22、 万户:千家万户。
23、 捣衣: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棰打。
24、 吹不尽:吹不掉之意。
25、 玉关:玉门关。
26、这两句说飒飒秋风,驱散不了内心的愁思,而是更加勾起了对远方征人的怀念。
27、 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28、 良人:指驻守边地的丈夫。
29、 罢:结束。
30、《春歌》写的是美妇,不仅有美貌,更有美丽的心灵,她的勤劳的品质在“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一句中得到了很好的阐述。
31、 《夏歌》写的是西施,她具有更深一层的美丽——为祖国献身的伟大,所以也可以说她是一位“烈妇”。
32、她的美就像是“三百里镜湖中竞开的荷花”,她的美使“前来看她的人挤满若耶(西施的家乡),显得若耶都狭隘了”。
33、然而西施的命运却是如此令人感慨,“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34、 《秋歌》写的是全长安的妇女,她们的美超越了外貌的境界,因为“万户”妇女的美是不能用简单几行诗描绘得出的,诗人便从那情,那事写起,“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一片月既是那清凉的秋月,又代表了长安妇女的一片勤心、爱心、思心。
35、这样的心是美丽的,美得让人感动。
36、 《冬歌》则全是另一种写法。
37、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
38、事件被安排在一个有意味的时刻──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味。
39、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
40、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作者有所取舍,只写拈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
41、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
42、“冷”便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情节的生动性。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交通安全小故事】在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问题常常被忽视,但一次小小的疏忽,可能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下面...浏览全文>>
-
【交通安全顺口溜交通安全知识小口诀】在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至关重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基本的交通安...浏览全文>>
-
【交通安全手抄报资料内容】交通安全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尤其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基本的交通安...浏览全文>>
-
【交通安全手抄报内容】交通安全是每个人生活中都必须关注的重要话题。无论是步行、骑车还是乘车,遵守交通规...浏览全文>>
-
【交通安全日是什么时候】每年的“交通安全日”是全社会关注交通出行安全的重要日子。为了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浏览全文>>
-
【交通安全日是几月几日】每年的“交通安全日”是公众关注出行安全的重要日子,旨在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减...浏览全文>>
-
【交通安全内容资料大全】交通安全是保障人们出行安全的重要环节,涉及交通法规、驾驶行为、道路设施、事故预...浏览全文>>
-
【交通安全口号标语大全】交通安全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为了提高公众的安全意...浏览全文>>
-
【交谈谈话的英语怎么说】在日常交流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交谈”或“谈话”这样的词汇。虽然中文里这两个词...浏览全文>>
-
【江西有哪些大学】江西作为中国重要的教育大省,拥有多所高等院校,涵盖综合性大学、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