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的关系(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
哈喽,大家好~~~我是小编田甜,关于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的关系,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田甜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唐朝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2、唐代三省制的特点是在建立不久就向二省、一省转变。
3、为了控制相权,皇帝逐渐使用一些资历较轻的官员参预朝政,实际行使宰相的权力,但是由于没有宰相崇高的体制,所以便于控制。
4、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以及左右仆射这些宰相职务已经变成了一个崇高的虚衔,而真正的宰相却成为一种临时性质的职务。
5、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6、”(《新唐书》卷46《百官志》)主要有“平章事”和“同中书门下三品”等。
7、唐太宗贞观八年,仆射李靖因病辞去宰相职务,太宗不同意,要求他“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
8、”“平章事”之名始于此。
9、唐高宗永淳元年,始以某官(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者为宰相。
10、长兴四年为避讳(慕容延钊父名章),曾改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因为尚书仆射是职事官从二品。
11、贞观十七年,萧瑀、李积并“同中书门下三品”,因为侍中、中书令是正三品,“同中书门下三品”之名始于此。
12、高宗以后,宰相必须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衔,否则即使担任中书令也不能称为宰相,品位高者亦如此(有三公、三师头衔的除外)。
13、三省合署议事、办公,三省职能逐渐趋向混同合一。
14、为了三省之间协调行动,三省首长定期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事。
15、自武德年间开始,中书、门下集议于政事堂,政事堂设于门下省。
16、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
17、”由此,确立了中书省的中心地位。
18、开元十一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政事堂印也改为中书门下印,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
19、从此,中书门下正式成为宰相的办事机构。
20、尚书省在唐代一度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旋复旧称。
21、中书省在唐代一度改称西台、凤阁、紫微省,旋复旧称。
22、门下省在唐代一度改称东台、鸾台、黄门省等,旋复旧称。
23、扩展资料: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
24、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25、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
26、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27、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28、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2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省六部制。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己怎么读音】“己”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常用于姓名、姓氏或表示“自己”的意思。很多人在遇到这个字时,可能...浏览全文>>
-
【己烷的同分异构体知识点简述】己烷是一种饱和烃,化学式为C₆H₁₄。由于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不同的连接方式...浏览全文>>
-
【己烷的同分异构体知识点】己烷是饱和烃中的一种,化学式为C₆H₁₄。由于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己烷存...浏览全文>>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一句是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是孔子思想中关于道德修养和人...浏览全文>>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句是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经典名言,出自《论语·颜渊篇》。...浏览全文>>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篇,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浏览全文>>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文原文及翻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篇,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和人际...浏览全文>>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者亦施于人什么意思】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者,亦施于人”这句话源自《...浏览全文>>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篇,是孔子提出的重要道德原则之一。这...浏览全文>>
-
【吉利汽车股票代码是】吉利汽车作为中国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表现亮眼。对于投资者而言,...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