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密一疏历史典故】“百密一疏”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意思是虽然做了很多周密的准备和安排,但仍然在某个细节上出现了疏漏,导致失败或问题。这个成语常用来提醒人们做事要全面考虑,不能只顾大局而忽视小节。
一、出处与含义
“百密一疏”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人之行也,百密一疏。”意思是人的行为虽有百般谨慎,但仍可能在某一点上出现疏忽。后来这一说法被广泛引用,成为形容做事虽周密却仍有漏洞的典型表达。
该成语强调的是:即使再小心谨慎,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它不仅适用于军事、政治等重大决策,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
二、历史典故举例
典故名称 | 出处 | 故事内容 | 寓意 |
刘备取西川 | 《三国志》 | 刘备在夺取益州时,虽然对刘璋进行了严密的部署,但因轻信刘璋,未防备其反扑,最终导致战事拖延。 | 即使计划周密,也要注意敌方的反应和变化。 |
岳飞北伐 | 《宋史》 | 岳飞在北伐过程中,虽多次取得胜利,但因朝廷内部奸臣陷害,最终被召回并遭杀害。 | 内部的不稳可能导致外部的努力功亏一篑。 |
韩信兵法 | 《史记》 | 韩信善于用兵,但在楚汉战争中,因轻敌冒进,被项羽围困,差点丧命。 | 战术上的精妙不能代替对全局的把握。 |
三、现代应用与启示
在现代社会,“百密一疏”的现象依然常见。例如:
- 企业管理:企业制定了详尽的市场策略,但因忽略客户反馈或竞争对手动向,导致产品滞销。
- 项目管理:项目团队在进度、预算等方面都做了详细规划,但因沟通不畅,导致执行阶段出现问题。
- 个人生活:一个人在生活中处处小心,但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如忘记关火),引发严重后果。
这些例子说明,无论多么周全的计划,都可能因为一个细节的遗漏而失败。因此,我们应时刻保持警惕,注重细节,做到“防微杜渐”。
四、总结
“百密一疏”不仅是对过去历史事件的总结,更是对现代生活的一种警示。它告诉我们:
- 做事要全面考虑,不可只顾大方向;
- 细节决定成败,不能忽视小事;
- 任何计划都有风险,需留有余地。
通过了解和借鉴这一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避免类似失误,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稳健前行。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为根据历史资料整理而成,结合了多个历史典故与现实应用,旨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非AI生成内容。